![]() |
![]() |

前進印度 當心反避稅力道
「印度製造」(Made in India)商機正夯,吸引企業前往投資,KPMG國際稅務組副總經理李婉榕建議,考量當地反避稅力道漸增,企業應避免以間接經由模里西斯(Mauritius)等第三地租稅天堂轉進印度投資的經營模式。
另外,印度雖然祭出不少租稅優惠吸引外資,但同時也提高貨物稅、服務稅及關稅,以爭取更多稅收,企業前進時,應多停看聽。
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(KPMG)昨(18)日舉辦「前進印度停看聽」研討會,邀請資訊工業策進會國際處副處長王志翔及李婉榕等專家,為企業分析前進印度的利弊及注意事項。
王志翔表示,今年印度GDP上看7.4%,無疑是全球成長最快的經濟體,加上總理莫迪祭出實際政策支持,具有人口紅利及廣大內需的印度市場,是台商海外布局的優勢選項之一。
但相對的,台灣中小企業要切入,須面臨排外、社會文化差異、稅制複雜、基礎建設不足等問題,建議企業選址在產業供應鏈較完整及台商聚集較多的區塊,如德里、孟買、班加羅爾及清奈。建議尋求與有經驗的代理商或國內廠商合作,以協助行銷、建立品牌形象。
李婉榕則表示,印度稅制複雜,除有直接稅、間接稅及移轉訂價稅負外,全國29個邦、六個聯邦屬地的稅負也都不相同。因此,企業前進印度時,常考慮以間接投資方式進入,以節省資本利得稅等稅負,最常見的就是將控股公司設於模里西斯及新加坡等避稅天堂國家。
但她提醒,印度雖祭出不少租稅優惠吸引外資,但同時也提高貨物稅、服務稅及關稅,以爭取更多稅收;當地稅局除已盯上藉由模里西斯轉入的投資模式,「一般反避稅條款」(GAAR)也將於2017年4月1日上路,屆時以取得稅務利益為目的的租稅安排,將不再被允許。
李婉榕表示,在印度,稅務透明度已日趨重要,建議除非企業確實於境外第三地國家有實質營運活動,否則應避免規劃從模里西斯等國進入。